公司新聞
ChaoYan Food
一碗燴面,全世界河南人的情懷與鄉愁
發布時間:2022-03-31 10:07:48 瀏覽次數:2040次
人生說透,不過吃穿。
世界船王包玉剛有次回寧波老家,盯著鄉親們端上滿桌的美味佳肴說:“咋沒看到我小時候愛吃的臭冬瓜呀?”
晉惠帝年間,在洛陽作齊王大司馬的吳人張翰,聽秋風颯颯,突然就想起老家的莼菜羹和鱸魚膾,遂賦詩:“秋風起兮佳景時,吳江水兮鱸魚肥。三千里兮家未歸,恨難得兮仰天悲?!币髁T掛帆奔到江南老家大口朵頤鱸魚羹,官也不要了。
記憶可以背叛,味蕾不會!正如《料理鼠王》里的美食家柯博,閱盡千帆,覺得好吃的還是一碗雜燴菜,因為里面有他小時候吃過的媽媽的味道。這鐫刻于心的老味道,也是濃濃的鄉愁。
味道與鄉愁
“不管聚散和悲歡,來的有多么不由自主,總有一種味道,以其方式,每天三次,在舌尖上提醒著我們,認清明天的去向,不忘昨日的來處?!?/p>
《舌尖2》里的這句臺詞,相信打動的人不在少數。擊中你軟肋的,還有那個留守苗族女孩。
盼了大半年的一家團聚,在熬制的一罐魚醬的氤氳熱氣里倏忽散去,父母遠去的背影身后,是她半依窗口的模糊淚眼……
出海的漁民夫妻,相互偎依,一碗丈夫烹好的蟹飯就是慰藉;
在美國漂泊40年的老伯,一盤熱乎乎的蘿卜飯蒸騰著的是彌足的眷戀;
…………
這些不僅僅是愛的味道,也是家的味道,更是故鄉的味道;無論在紛繁塵世間漂泊多遠,離鄉多久,它們都不可替代。
究竟是什么讓這么多人拉長了與老家的距離?若非生活所迫,自古安土重遷的國人,誰有愿離鄉背井四處漂泊?
中國人自古數千年的遷徙,就是在這樣的愛與感動中醞釀出能入心的味道。愈來愈多的游子被時代洪流裹挾,帶著家鄉的味道匆匆上路,深埋心底柔軟的記憶里,永遠都有一種賴以活命的家鄉食物。
城可變,味不易,能勾起游子鄉愁的也只有本土特色的食物,比如火鍋之與四川、米線之與云南、叉燒包之與香港、燴面之與河南。因此鄭州也有了“燴面之城”的稱呼!